新冠肺炎疫情与生态环境研究专刊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危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的暴发和蔓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再一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如何开展环境溯源、科学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并探索其可能的环境因素及发生背景成为科研关注的重点。
《环境科学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与生态环境研究专刊共分设6个栏目:“传染病疫情环境影响因素”“病毒生存环境与传播”“消毒剂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防护行为与措施”“医疗废物应急处理处置”和“抗生素环境污染”,涉及了生态环境和个人防护对疫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疫情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等多个角度。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专刊的设立,可以加强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遴选重要研究结果或信息,以期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参考。
论文阅读
“防护行为与措施”栏目中,北科大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在前期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疫情期间全国首个行为模式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8330人(有效样本量7784人),研究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疫情期间开窗通风、洗手、戴口罩、交通出行方式等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并分析了疫情的发生发展对人群行为模式的影响。此次调查为更加科学地开展疫情期间环境暴露评价和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COVID-19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防护行为研究》
曹素珍
口罩作为阻隔病毒传播的物理方式之一,其能阻断病原体经飞沫传播,同时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佩戴口罩对于公众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和维持人体基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潜在风险人群佩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在99%以上,且该行为与疫情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研究成果也为后续开展的口罩佩戴行为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关联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研究》
曹素珍
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洗手行为是切断暴露途径和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收集调查对象的洗手情形及洗手时长等信息,分析了不同暴露情景下的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相比于非疫情期间,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发生率有所提高,洗手时长合格率(洗手时长在20s以上)为41.7%,洗手时长合格率虽远高于非疫情期间,但是整体水平仍较低。这也表明我国应继续提高居民的洗手行为意识,科学地执行洗手这一防护措施,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个人防护也应当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洗手行为的防疫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开窗通风频率和时间研究》
高菲
密闭空间增加了气溶胶传播病毒的几率,开窗通风对于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风险、维持人体健康需求的新风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开窗通风行为模式特征发现,疫情期间99.7%的居民存在开窗通风行为,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min之间,且受疫情影响程度高的地区居民开窗通风时间更长。此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行为模式及后期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合理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交通出行行为分析》
姜楠
为了解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人群交通出行行为模式,本文对我国8330名居民的出行频次及交通出行方式等信息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疫情等级下人群交通出行方式的差异,并与非疫情期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调查人群中有75.1%的人存在出行行为,5.5%的人一天多次外出,而17.6%的人每周出行频次不到一次;在有室外出行行为的人群中,更多的人选择了私人化的交通方式,并且交通方式的选择与其所在省份的疫情严重程度有关。本次研究结果提出了疫情期间人群的交通出行方式和规律,为后续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或流行病学以及暴露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废收处人员防护措施及暴露风险调查研究》
郑方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为研究医疗废物的收运、暂时贮存、处置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及暴露防护措施,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某典型医疗废物处置中心90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情景假设、风险量化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水平,以及存在感染风险的物品或位置对其选择防护措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工种工作人员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主要与工作过程中可能触碰到的存在感染风险的物品或位置有关,其中可能触碰到高风险物品的工作人员更倾向于采取更高级别的防护措施,未来也需相关部门制定更加详尽具体的政策规范,并加强对该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增强其防范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